工业气体在国民经济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。广泛应用于冶金、石油、石化、化工、机械、电子、航空航天等诸多领域,在国防建设和医疗卫生领域也发挥着重要作用。 然而,在宏观经济的低迷、增速的放缓、工业去产能,去库存化的大环境下,工业气体市场是否还有新的投资进入机会和增长点呢?这将是本文探讨的主要问题。
工业气体产业链
工业气体的产业链主要包括四大环节:原材料和设备、气体生产制造、气体运输和存储、以及下游应用。目前设备、气体生产制造和供应大都实现了一体化。
• 原材料和设备:原材料包括空气、工业废气、化学产品等;设备包括空分设备、储气罐等
• 气体生产制造:包括空分气体、合成气体和特种气体
• 气体供应:包括现场制气/管道、大宗气体运输、气瓶等
• 下游应用:主要包括冶金、化工和电子行业
从气体种类上来说,空分气体(氮气、氧气、氩气)仍是工业气体的主要产品,全球份额占一半以上,合成气体(氢气、二氧化碳、乙炔等)有35%左右,特种气体(高纯气体、电子特种气体)有8-10%的份额。从应用上来说,冶金用空分气体较多,化工行业用合成气体较多,而特种气体更多用于电子行业。
从气体供应角度来说,不同的供应模式有着不同的特点:现场制气/管道模式适合巨量气体采购客户、合同锁定期可长达15年;大宗气体供应模式适合中等规模/中等距离的采购;而气瓶模式适用于采购规模较小的情况,更灵活。
市场——保持快速增长
全球工业气体市场近年来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,2015年全球工业气体市场规模为 984 亿美元,2013 年至 2015 年工业气体产业产值的复合增长率达到 7.6%。据统计,工业气体行业增速是全球 GDP 增速的 2倍,按照此数据,我们估算2015-2018 年全球工业气体增长率可达到7.3%,到 2018 年,全球工业气体市场规模可以达到 1,220 亿美元,市场规模稳步扩大。全球工业气体市场的增长主要来自于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进程;同时,新能源(例如太阳能)的更多应用也驱动了全球工业气体市场的增长。
我国工业气体行业发展更迅猛,市场规模由2013年的820亿元人民币快速增长到 2015 年底的1,000亿元人民币,年均增长率高达10%以上。中国工业气体行业在过去 10 余年获得了长足的发展,但与发达国家相比,我国人均工业气体消费量还处在较低水平,未来仍有很大的发展潜力。尽管有中国供给侧改革的压力,但受益于1)仍然高速增长的GDP (6-7%);2)“十三五”规划重点发展八大行业,促进转型升级,将会带动工业气体的相关高值下游领域,(例如电子行业);我们预计未来2-3年中国工业气体行业仍将保持两位数增长,在2018年达到1,350 亿元人民币。
此外,越来越多的中国客户摒弃了大而全的思路,接受分工专业化思想,将制气供气进行外包(目前约为55%,远低于发达国家的80%),将制气流程外包对于用气企业而言,可以节约大额的一次性设备购置支出,有效提高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。此外,将辅助业务外包能帮助企业专注于核心业务,分散风险。同时,供气企业更专业的气体运营能力将有效提升供气的质量。这一趋势给专业制气供气企业带来了新的机遇。